冷泉港亞洲 CSH Asia Cold Spring Harbor Asia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是一家專門從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教育培訓和科普知識傳播的綜合性研究所。該實驗室創辦于1896年,位于風景秀麗的紐約州長島北岸。從上世紀40年代起,這里大師云集,學術卓著,走出了八位諾貝爾獎得主。孕育并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及發展。因此它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的圣地和分子生物的搖籃,且名列全球影響最大的十大研究學院榜首。現任實驗室榮譽主席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博士于1953年與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創建“DNA雙螺旋”分子模型而同獲196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此模型的建立被廣泛認為是當代分子生物學的肇始。之后每年冷泉港實驗室會聚了分子生物學大批群英來此進行研究,切磋和討論。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里,科學活動的兩條主線------實踐研究和教育交流。就像DNA雙螺旋在冷泉港這個山清水秀,離曼哈頓30英里,世外桃園般的地方相互交叉,共同促進,使冷泉港實驗室在科學活動的這兩個領域都趨于化境,逐漸名至所歸。逐漸演變成當今世上獨一無二的生命科學圣地, 對于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癌癥研究、生物信息等領域研究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實驗室在Bruce Stillman主席的帶領下,云集了400多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每年舉行20-30次國際會議與高級培訓班,與會者和受訓學員多達7000人。
冷泉港亞洲(Cold Spring Harbor Asia)是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百年歷史里的第一個海外分支機構。它位于中國文化名城蘇州獨墅湖畔,致力于打破傳統文化界限,在亞太地區創造全新國際學術會議系列平臺(Scientific Conference Programs)以及推動中國及亞太地區生命科學的發展。
目前國際上生命科學高端系列會議為數了了且大多分布在歐美。亞太地區雖然學術會議頻繁,但在冷泉港亞洲進駐本地區之前,生命科學范疇內國際會議平臺仍屬空缺。冷泉港亞洲系列會議于2010年4月正式啟動。截止到2011年年底到目前為止,冷泉港亞洲已成功舉辦了26場國際學術活動、兩期暑期培訓班,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多名科學家和一部分生物醫藥高端管理人員,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得主、150多位各國科學院院士和500多位活躍在科研最前線的知名教授。世界級的前沿學術、寬松平等的交流氣氛、一流的硬件設施,使冷泉港亞洲在亞太乃至全球的生命科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2012年,冷泉港亞洲計劃召開18場國際學術會議,2場培訓課程。在這些活動中許許多多的中國學生在冷泉港亞洲受惠非淺。經過兩年的運行,冷泉港亞洲已同亞太地區廣大的大專院校,科研團體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冷泉港亞洲將秉承大洋彼岸所累積的嚴謹科學傳統,融合亞太地區優秀文化精髓并依托其豐沛的國際人脈致力為中國及亞太地區的科學同行建立一個親切,及時,寬松和高端的科學交流培訓平臺。冷泉港亞洲的目標是立足中國,服務亞太,面向世界,使冷泉港亞洲成為廣大亞太科技工作者的一個學術家園,也使冷泉港亞洲成為中國科技工作者通向世界的一個固定橋梁。